利来w66-w66利来
文化研究所
利来w66-w66利来 > 研究所 > 文化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2020年10月24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市文艺学会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20年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申遗背景下的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挖掘与城市空间功能提升”,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李建盛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建平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沈望舒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建伟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张宝秀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石炀博士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科研人员出席研讨会。

 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李建盛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论坛议程与论坛主题。北京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脊梁”,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的重要构成。论坛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背景,以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与空间功能提升为主题,为保护继承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优化完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智力和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决策咨询价值。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建平研究员以中正和谐、守正创新为关键词分析北京传统中轴线的文化内涵,认为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旧城有着古代东方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这种建筑风貌在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罕见就在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完整性和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内涵。这种完整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又集中体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市的脊梁,统领着整个城市的布局,支撑着城市的街巷肌理,还是一条人文线,展示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沈望舒研究员以《“道”说中轴线文化的守正创新》为题,从北京中轴文化之魂、北京中轴文化之境、北京中轴文化申遗之要三个方面分析传统中轴线文化内涵,同时对北京中轴线申遗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建伟研究员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天安门广场改造,以1990 年亚运会和2008 年奥运会为契机中轴线的向北延伸,中轴线向南延伸而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发展新引擎位为时间节点梳理了建国以后北京中轴线从“历史轴”到“发展轴”的时代建构,提出中轴线的命运也是城市的命运。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张宝秀教授以《北京中轴线保护的公众感知和参与》为题,介绍关于北京居民和游客对北京中轴线保护感知信息的问卷调查,指出居民和游客对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感知程度不是很高,居民和游客对北京中轴线的情感认同度比较高,居民和游客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满意度一般,大部分京内外游客支持复建部分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北京中轴线申遗公众支持度很高。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石炀博士主要从北京老城社会-空间演进与矛盾的循环、老城整体得到破坏与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对完整性、街区/片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等几个方面分析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问题表面看是包括政策问题、空间问题、治理问题在内各类问题的汇集,实质是政策-空间-治理机制的收缩与错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王淑娇副研究员认为北京中轴线是在北京城市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建构起来的城市文化空间,时间和空间因此是分析北京中轴线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从北京中轴线时间建构的角度看,传统中轴线体现的是一种过去时态,中轴线北延长线体现的是一种基本完成形态,而中轴线南延长线体现的则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未来时态。从北京中轴线的空间建构来看,北京中轴线城市空间可以分为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空间、现代中轴线体育文化空间、中轴线未来发展空间三大文化空间单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