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文化研究所
利来w66-w66利来 > 研究所 > 文化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深化文化研究,加强学科建设
             ——文化研究所赴贵州学术交流考察报告
 
     
   
   为深化本所的文化研究,推动学术研究转型,加强学科建设,2013年11月21日至11月28日,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所长李建盛研究员带领下,赴贵州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文化考察。此次学术考察活动的主题是“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考察期间,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与贵州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文化研究所以及贵州网络文学学会等学术研究单位有关学者展开了学科建设研讨、学术研究交流,并对贵阳、遵义两座城市的城市文化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和红色文化传播进行了学术考察。
  
                   
一、开展特色文化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就学科建设、城市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研究员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座谈会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罗剑副所长主持,民族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和文化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韶宇、赵玉娇等人参加了会议,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李建盛、沈望舒、高音、傅秋爽、陈玲玲、刘瑾、陈镭、王林生、黄仲山、晏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双方介绍了各自研究所的发展沿革、研究现状以及人员构成,然后围绕学科建设、文化研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问题展开了友好、热烈、深入的探讨。
   贵州社会科学院吴大华院长首先对北京社会科学院同志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贵州省社科院的历史沿革和取得的新成绩。贵州省近年来高举“发展的旗帜、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积极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四化同步”战略,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gdp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贵州省社科院近年来实施人才、管理、科研三大战略,打造蓝皮书、学术期刊等学术品牌,省领导批示课题大大增加,发挥了省委、省政府“智库”作用,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吴院长认为,贵州社科院在当好地方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在围绕我国西部地区和贵州区域优势的重要理论研究中,发挥本院基础研究优势。
   贵州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杜小书所长对民族所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民族研究所前身为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2003年与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整合成立文化研究所,2008年9月更名改为“民族研究所”。 目前主要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学、文学、语言、文字、民俗、文化等问题,探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规律,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族研究所于苗族文化研究、布依族文化研究等领域,在国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有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承担了两项“省长基金课题”重大委托课题,即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和贵州民族民间节庆与习俗文化研究。
   贵州社科院原文学研究所所长何积全研究员介绍了贵州民族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概况。民族研究所在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文学史等方面均有建树,于上世纪80年代发掘整理了彝族古代文论,近年来参与整理以《亚鲁王》为代表的苗族长篇英雄史诗。民族所的民族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突破了过去以“劳动人民”为单一研究对象的局限,把研究范围扩展到人民全体,以新的眼光整理了巫师、经师、毕摩阶层所传承的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民族文化遗产,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贵州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蔡熙副研究员对贵州的特色文化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贵州虽然提出了“多彩贵州”的发展口号,其文化特色却可以归纳为“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贵州的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指遵义会议,还包括其他各种红色会议、百名红军困牛山英勇跳岩等丰富的历史事件。贵州近年来发掘整理了苗族史诗《亚鲁王》,与《格萨尔王》、《江格尔王》、《玛纳斯》一起组成中国少数民族四大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都构成了贵州发展可以依托的特色文化资源。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建盛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的发展沿革、学科建设和人员构成的情况。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服务于首都文化建设,原“文学研究所”更名为“文化研究所”,积极转变学科发展方式和研究方式,在保持文学研究传统的同时,把研究视野和领域拓宽到城市文化、地域文化、首都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在与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竞争中,为本所的学科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舞台。贵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文化研究所希望通过此次考察,掌握贵州文化发展的一手资料,加强与贵州省社科界同志的学术交流,从贵州省社科院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李建盛研究员还谈到,贵阳是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向高度发展、向密度发展是当前贵阳城市建设主要特征,城市文化呈现出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混搭的城市风貌,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面对传统文化消失和地方性缺失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沈望舒研究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贵州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首先,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应当统筹协调相关的资源,保证资源适时、足量地到位。其次,当前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样,也面临着升级版、第二季的问题,不能再继续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后者产生不了文化经济应有的效益。其三,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反复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要体现贵州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应当研究地域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集体人格,把文化特色融入文化产业,代表城市个性、代表地方色彩、代表我们的历史。具体到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沈望舒研究员认为贵州不应当把动漫产业作为一项主要的发展战略,尽可以把动漫产业推向市场,政府扶持不能过于溺爱。而要保护利用好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必须在传播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
    我所研究人员刘瑾就动漫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陈镭就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利用、王林生就现代城市文化建设、晏晨就文化软实力与城市文化发展等问题作了发言,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音、陈玲玲、黄仲山结合自己的研究畅谈自己的看法。此次研讨会涉及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等问题,对交流研讨双方各有所得,各有取,互相探讨、互相启发,对深化我们的学术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解析网络文学趋势,推进网络文化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与贵州网络文学学会的部分同志探讨了网络文化研究和网络文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贵州省青年文化学会会长、贵州省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原副研究员、《青年时代》杂志社原总编刘彻东等参加了研讨,田原副研究员介绍了贵州网络文学学会的基本情况。
   文化研究所李建盛研究员向贵州网络文学学会的同志介绍了由北京市社科院与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推出的《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李建盛研究员认为网络文化可以从舆情角度展开深入研究,而网络文学的兴起可以从公共领域转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古代并没有纯文学的概念,十九世纪纯文学的兴起与社会公共领域的拓展有关,而今天网络这一新的社会公共空间的出现又一次造成了文学转型,甚至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网络公共空间是社会缓冲地带,对于公众情绪宣泄、缓解社会矛盾有着积极影响。
    沈望舒研究员认为,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十五世纪以来的传播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传统文化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文化是在人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降临的,网络文化研究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例如澄清网络谣言需要社会付出的巨大成本,就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应当思考在新的传播形式下,如何保持人类的健康成长。具体到网络文学,网络上的一些热点题材已经成了当下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网络文学的披沙拣金,也许会在将来涌现一批巅峰式的专业人才和标志性人物,能够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学大师。
    文化研究所陈镭认为网络突破了文学专业体制和文学刊物的限制,释放和促进了社会的文学生产力,网络文学作家最初大多是非专业作者,出版界对他们趋之若鹜的原因在于,许多网络作品本身就是面对市场、被市场检验过的。网络文学还拓展了文学的消费群体,民工和城市中下阶层是网络文学的主要阅读者。文化研究所刘瑾分析了网络游戏的文化意义,主张对网络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保持乐观态度,同时对网络伦理问题积极地思考应对。虚拟世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双向互动的体验,网络游戏甚至可以称为“第九艺术”,体现了游戏主创人员的世界观和价值判断,与游戏使用者产生积极互动,使得文本意义得到无尽的衍生。
    在贵州省社科院和贵州网络文学学会同志的安排下,文化所研究人员观看了贵州省第五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全省9个市州及贵州民族大学代表团奉献了10组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文艺作品。这届汇演将参赛剧目与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旅游产品紧密联系,试图将艺术精品打造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贵州保护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有益尝试,也是以创新性的文艺形式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传导时代精神的重要形式。

                  
三、考察城市文化,追寻红色足迹
  
   文化研究所一行首先考察了贵州省会城市贵阳的城市文化。贵阳生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地形地貌上是以山地、浅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还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全城森林环抱,被评为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阳因夏季“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又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美誉。贵阳城郊有花溪湿地、小车河湿地,均已辟为湿地公园。
   贵阳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其他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相比,稍显单薄,现存历史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市区内的甲秀楼和文昌阁。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楼,是贵阳的象征,与旁边的翠微园交相辉映,构成贵阳一大人文山水景观;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阁,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幢木结构三层三檐不等边的“九角攒尖顶”古建筑,结构独特,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市郊的黔灵山弘福寺和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贵阳北天主教堂,也是贵阳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贵阳另一处珍贵的文化资源是青岩古镇,它距贵阳约60华里,地近苗乡,曾是古代军事重镇,自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青岩镇又是远到川、湘、滇、桂的要冲,往来的商贾都要由此经过。交错密布于青岩古镇内的明清建筑计有:五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37处。胡锦涛同志在青岩考察时指出:“贵州自然山水多,人文景观少,青岩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又在省会城市的近郊,非常珍贵,一定要保护好,开发利用好,把旅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青岩古镇近年来实施了民居改造工程,请专家规划设计,对镇内风格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改造,恢复历史原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相关的饮食服务行业,在国内已经有了较大知名度,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惠,成为了贵阳的文化品牌。
   在对贵阳的考察过程中,文化所的科研人员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理论资源,就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建设与历史文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科研人员对贵阳城市化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表示了忧虑。贵阳由于山地多、城区小等因素影响,高层建筑有近三千栋,截至2012年6月,建成和在建30层90米以上高层建筑已超过609栋,形成一片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风貌。相比之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的三馆建设滞后,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迫在眉睫。
   文化研究所一行随后考察了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遵义自古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现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工业城市,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遵义同时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酒文化、以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以仡佬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构成遵义多彩的文化景观。
   文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考察遵义的红色文化。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著名的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的小客厅举行。遵义会议会址基本上保持了历史陈设,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毛泽东1964年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会址周边还有一系列的近现代建筑群,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了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苟坝会议会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博古旧居、遵义会议陈列馆以及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街等众多红色文化遗存。遵义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军事路线,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因此遵义又有“转折之城”的称誉。
    遵义会议会址是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所科研人员在此行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了一次红色文化的洗礼,备受鼓舞、深受启迪,深切认识到中国红色文化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都是创新精神的胜利。
   红色文化既是遵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城市特色,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可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尽管现有的文化旅游景区在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上还有待完善,但总体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很大的消费流,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是国内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


                四、深化文化研究,加强学科建设
  
    学术考察结束后,文化研究所对此次贵州之行进行了总结,沈望舒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使年轻同志再次明确了学术考察的任务、目的,总结了学术考察的方式方法。此次贵州文化考察之旅,是一次增强党性之旅,是一次坚定信念之旅,是一次激励斗志之旅。同时,拓宽了科研人员的研究视野,掌握了区域文化发展的一手资料,加强了本所与贵州社科院相关研究领域学者的交流,为红色文化、学科建设转型发展、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文化与历史记忆等诸多重要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材,有利于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李建盛总结提出,学术研究和学术考察是为了拓展学术视野,增长研究见识,学术考察要学会“看什么”、“怎么看”、“怎么思考”、“怎么表达”“怎么应用”。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他特别强调要在这个引导过程中要“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提出了四个“要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作为文化研究所,更应该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文化研究,拓展我们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视野,不仅要在学科建设发展中拓展和深化文化研究,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中思考我们的文化使命、文化责任。作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的文化研究机构,要紧密结合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化建设发展,提高服务学科、服务首都和服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



 文化研究所一行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吴大华院长介绍贵州社会科学院的沿革和发展情况



贵州省社科院民族所杜小书所长介绍所学科建设和发展情



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建盛研究员介绍所发展沿革、学科建设及研究方向转型等问题




沈望舒研究员就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等问题发言



文化研究所一行考察遵义



文化研究所一行在遵义会议会址学术考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