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管理研究所
利来w66-w66利来 > 研究所 > 管理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为了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科研创新、增强与北京相关机构部门沟通交流,管理所、政府绩效研究中心组织了政府绩效管理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一期论坛于2013年9月11日启动,由张耘研究员主持,管理所所长施昌奎做了《公共服务理论思潮的演进及启示》主题报告。相关10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报告讨论。       

    施昌奎研究员指出,自美国著名学者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行政学研究》开山之作,创立现代行政学以来,行政管理理论经历了早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向新公共服务理论思潮演进时期。

    早期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于大工业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尔逊、古德诺和马克斯•韦伯。1887年,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著名的《行政学研究》论文,该文首次提出行政学应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思想,因此被学界公认为现代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威尔逊首提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全新行政学的思想,经过古德诺的系统阐述和韦伯“科层制”的广泛实践,在美国乃至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其理论精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确立了行政学研究目标;揭示了行政学产生的必然历史渊源和必然性;划分了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剖析了行政学的实质;重视行政监督;倡导文官制度。

    《政治和行政》美国政治学家弗兰克•古德诺于1900年完成出版的美国行政学第一部专著。这部承载着古德诺主要思想的专著集中阐述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理论。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法渊源于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其产生背景也非常相似,都是工业革命后政治体制相对滞后所致:过度分权,国家行政体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党分赃制”。古德诺“行政二分法”的思想剖析了政治体系的本质;倡导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界定了政府功能与机构之间的关系;重视行政集权的作用;重视政党的地位与作用。

    1920年由约翰内斯•温克尔曼整理出版了韦伯最具影响的力作《经济与社会》。韦伯在组织社会学基础上创立了科层制理论,也称官僚制,这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手段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体现了德国式社会学与美国式工业主义的完美结合。韦伯的科层制具有五大特征和四大优势。韦伯的科层制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现代行政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科层制也不例外,层级僵化、缺乏民主和信息危机都是科层制挥之不去的阴影,但瑕不掩玉,科层制在现代行政管理中依然存在广阔的市场。

    施昌奎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末期。当时政府普遍面临财政、管理和信任三大危机,人们开始对行政科层制进行反思。以美国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建立“顾客为导向的政府”、“企业家式的政府”的主张,学术界称之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丛林中包括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小政府”理论;哈默和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霍哲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奥斯本和盖布勒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弗里德曼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政府应该是有限作为的“小政府”,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市场活动,政府只提供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就足以了。哈耶克对奢侈经济中的政府定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上:维持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法规;行使法治下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接受司法裁定监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性活动,鼓励公共服务外包;反对国家垄断,限制国有企业数量。哈耶克还提出了政府应该摈弃的三种过度干预行为。

    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1993 年发表了《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他们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充分利用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技术集成和管理汇总,打破旧有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实施流程再造,从而使企业经营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大大改善。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一经提出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公共管理理论专家很快就将其列为战略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政府流程再造过程,从而形成风靡全球的政府流程再造运动。

    霍哲从评估政府绩效入手,创立了一整套强调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流程和方法,从而把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同时创立了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强调授权和协作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消除官僚制、利益集团以及专业化结构所带来的回应性障碍,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高回应性公共服务机构。

    施昌奎接着指出,1992年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出版著名的《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一书,他们提出要以企业家的精神去“重塑政府”,从而在西方掀起了如何“重塑政府”的理论研究高潮。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世界朝着全球化、信息化和人本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弥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不足,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珍妮特•登哈特和罗伯特•登哈特教授夫妇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其代表作是《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行政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政府的功能是提供购买满足的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产品;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责任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尊重人的价值,而不仅仅重视生产力的价值;尊重公民与公共服务的价值,重于企业家精神的价值。

    施昌奎研究员最后指出,早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先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早期公共管理理论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推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正在指导中国新时期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

    随后,各位研究人员就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言。

    例如,鄢圣文博士认为西方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实践的借鉴意义大小有所不同,可以根据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流派;如果没有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也不妨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理论。另外,鄢博士提出要立足于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的定位,在绩效管理内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公众评价体系。

    杜鑫博士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思想在中国仍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在操作中可能遇到公务员身份复合导致的困难。

    张耘研究员总结指出,公共服务研究理论对于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中外公共管理实践具有很大的不同,一些理论很难直接借鉴应用。但在绩效评估中,可以综合借鉴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多种理论,从行政效率与公众满意等角度进行全方面科学研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