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利来w66-w66利来 > 学者介绍 > 骨干人才 > 研究员 > 2009年之前 > 孙冬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1、《民国时期北平市域的拓展计划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3期。

2、《八年沦陷期间的北平城市规划及其初步实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3期。

3、《1928—1948年北平日侨的数量及其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1期。

4、《八年沦陷期间北平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5、《宋使辽境经行道路的地理与地名学考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4期。2005年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11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6、《从天宁寺塔到禄米仓街巷及其它》。《北京学研究》2004,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庚子之乱对北京城乡的破坏作用》。《北京档案史料》2004年4期。

8、《大栅栏地区街巷地名的变迁及其历史地理背景》。《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4期。

9、《辽金时期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管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

10、《宣南历史文化三议》。《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3期。

11、《北宋诗人眼中的辽境地理与社会生活》。《北方论丛》2005年3期。

12、《当前北京地名罗马化拼写的谬误》。《城市问题》2005年4期。

13、《明代北京南城地名显示的城市环境》。《文明演进与环境变迁》,商务印书馆,2005。

14、《元清两代北京万柳堂园林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2期。

15、《制度与政策影响下的北京南苑环境变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5期。

16、《北京东城区街巷地名变迁的历史轨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17、《北京东城区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举隅》。《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18、《元明清北京能源供应的生态效应》。《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1期。

19、《袁中道笔下的明末北京地理环境》。《北京史专题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0、《清代竹枝词里的北京民俗与社会风尚》。《北京风俗史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1、《北京史年代辨误二则》。《北京风俗史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2、《永定河流域历史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3、《门头沟区地名的形成过程与变迁轨迹》。《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4、《门头沟区地名的语义类型与命名背景》。《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5、《永定河流域的地质与古人类文化》。《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6、《国家制度影响区域环境变迁的一个特例》。《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7。

27、《元明清北京地区的林木保护》。《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5期。

28、《簸箩仓、龙须沟语源蠡测》。《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1期。

29、《北京地名的伪俗词源举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3期。

30、《六十年来的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北京档案史料》2009年1期。

31、《宋琪“平燕疏”的历史地理分析》。《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32、《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历史地名》。《北京文史》2009年2期。

33、《论元代大都地区的环境保护》。《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2期。

34、《解开丰台语源之谜》。《北京文史》2010年2期。

35、《元大都“五十坊”问题考释》。《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6、《长城如带控京华》。《北京档案史料》2012年3期。

37、《丰台地名的追根寻源与正本清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4期。

38、《北京能源供应与生态环境问题举隅》。《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39、《万柳堂与玉渊潭及龙潭公园的历史因缘》。《北京档案史料》2013年3期。

40、《区域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的若干问题》。《环境史研究》第二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

41、《祠庙蕴含的燕赵文化精神》。《北京史学论丛2013》,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42、《北京周边地区森林采伐的历史过程》。《庆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清代北京周边森林植被》。《走向世界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4、《三山五园的命名背景与文化渊源》。《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研究与保护利用》,研究出版社,2014。

45、《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考察》。《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46、《辽金以来的北京生态环境》。《北京文史》2014年3期。

47、《元代大都漕运的基本过程与时代特点》。《北京文史》2015年1期。

48、《古往今来的地名更迭》。《中国生态旅游》2016年3期(编辑改题《地名更迭的历史变迁》)。

49、《政治塑造北京:改朝换代之下的城市命运》。《北京史学论丛2015》,群言出版社,2016。

50、《<山海经>中的北京山水名称》。《中国地名》2016年2期。

51、《幽州、蓟城、居庸关的语源》。《中国地名》2016年3期。

52、《连山横漠明长城》。《北京文史》2016年3期。

53、《北京地区秦汉郡县的命名》。《中国地名》2016年4期。

54、《农村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中译出版社,2016。

55、《桑干河流域辽代山水城镇三探》。《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中译出版社,2016;《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56、《明代北京地区的驿站和急递铺》。《邮苑春秋》2016年9月号。

57、《万物齐聚与大众狂欢的多彩画卷——明人笔下的北京庙会》。《北京文史》2016年4期。

58、《定都北京的历史机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1期。

59、《从燕都蓟城到人民首都》。《前线》2017年2期。

60、《控御海内的北京水陆交通》。《前线》2017年5期。

61、《运河文化带:自然与人文的交响》。《前线》2017年8期。

62、《辽南京周边的政区格局、地名源流及其历史影响》。《国学学刊》2017年3期。

63、《绵延千年:长城文化符号的营造与积淀》。《北京日报》2017年10月9日理论周刊。

64、《金匮之藏记遗踪》。《北京档案史料》2017年第4辑。

65、《清代三山五园的兴建对海淀社会发展的历史影响》。《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的保护和利用》,九州出版社,2017。

66、《辽朝东南边界的形成过程》。《丙申舆地新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17。

67、《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之道》。《北京史学论丛(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68、《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特征与当代意义》。《北京日报》2018年5月28日。

69、《长城文化带:战争与和平的历史积淀》。《北京文史》2018年3期。

70、《长城文化带的历史特征和当代意义》。《京郊日报》2018年12月6日。

71、《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四十年》。《北京史学》2018秋季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