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利来w66-w66利来 > 学者介绍 > 骨干人才 > 研究员 > 2015年 > 陈玲玲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陈玲玲,笔名陈言,江苏宿迁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后。现为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主要研究东亚殖民地文学、战争时期中日文学关系、大江健三郎及冲绳问题等,兼及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发表或出版的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1)《忽值山河改:战时下的文化触变与异质文化中间人的见证叙事(1931—1945)》,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个人独立完成)

(2)《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与人合著,第二作者,本人承担20万字),南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3)《北京当代文学史》(张泉主编,本人承担9万字,属第二作者),北京出版社2008

 

◆译著

(1)《冲绳札记》(大江健三郎原著),台北:联经出版社2009;北京:三联书店2010;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独立完成)

(2)《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奈良本辰也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独立完成)

(3)《记录•冲绳“集体自杀”审判》(本人主译,完成9万字,校稿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4)《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留日精神史》(严安生原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编纂的沦陷区作家作品

(1)《袁犀作品选》,收入由国家出版基金后期资助的项目“伪满时期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丛书,北方文艺出版社2017 (独立编纂)

(2)《梅娘文集》(共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即出  (共300万字,本人为副主编)

 

◆迄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印章和书法里的周作人书斋》,《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10期

《在思想连锁中发现“北京”》,《读书》2017年第12期

《日本博览会的“眼目之教”与帝国视线——兼论“满洲摩登”》,《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1期

《“夜行性肉食动物”的精神史》,《读书》2017年第7期

《从殖民现场体验到后殖民省思——李正中访谈录》,(李正中、陈言)《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五四”脉络中的“满洲国”叙事》,《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

《北京沦陷后期的文场政治与文人的身份建构——以柳龙光、周作人的“交往”为中心》,《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12期

《战争时期石川达三的创作在中国的流播与变异——兼论梅娘对他的理解与迎拒》,《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

《柳龙光:置身殖民体制内的家国书写与东亚文化圈想象》,《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梅娘在1942:太平洋战争下的文化触变与认同游移——以她与〈妇女杂志〉〈实报〉的关系考释为中心》,《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6期

《殖民的伤痕:战后沦陷区作家的生存环境及其创作、生存策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6期

《<大同报>与“满洲国”时期梅娘的文学活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5期

《靖国神社与国家神道》,《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思念无法投递:孙晓野与梅娘》,《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4期

《战时下的文化触变:以梅娘为研究个案》,《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7期

《沦陷区中国文人日本游记中的日本形象——以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的日本游记为中心》,《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

《从战地记者到“文化使节”——试论林房雄在日占区的角色转换及其中国观》,《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4期

《大江健三郎:在对抗批判中反核》,《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从广岛到福岛:核时代大江健三郎的反核历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村上春树:“反核宣言”背后的沉默与虚无》,《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6期

《在彼此聆听中追梦》,《博览群书》2012年第7期

《试论张资平小说中日本形象的嬗变——以他与日本的关联为背景》,《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2期  (普通期刊)

《东北沦陷时期袁犀的言论及创作意义》,《新文学史料》2011年第6期

《不再要广岛!》,《天涯》2011年第5期

《当内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作家》2011年第21期  

《“文学的全黑时代”的光与影——试论沦陷时期袁犀的言论及创作意义》,《战鼓声中的歌者——龙瑛宗与其同时代东亚作家论文集》,台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大东亚文学〉在沦陷区——日本侵华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个案研究》,《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

《<冲绳札记>:针对时代的写作》,《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

《冲绳战: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从冲绳教科书事件及相关诉讼案件谈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刘呐鸥:游走在上海的文坛与官场之间》,《励耘学刊》2006年4月;

《战争末期在华日本人真实的历史观》,《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2期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复译”、“转译”之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略》,《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4期;

《“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周作人与梅娘——抗战胜利后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插曲》,《博览群书》2004年第12期;该论文被2005年第1期的《作家文摘》转载。

《沦陷时期张深切与周作人交往二三事》,《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4期;

(《抗战时期沦陷区“色情文学”新探》,《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1期;

《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国外文学》2002年第4期;

《中日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进程比较》,《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如下为收入杂志和书籍中的论文(除了标注外,均为独立完成)

(40)《记忆的互文》,载《记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41)《记忆的公共问答》,载《记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42)《我与梅娘过往录》,载《再见梅娘》,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

(43)《父亲、驼龙传奇与梅娘的日本初认知——试论梅娘家族与日本的渊源及对其文学活动的影响》,《抗战文化研究》第八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

(44)《日本之所以是日本——日本文化论系谱中的奈良本辰也》,《中外人文精神》第五辑2013年9月

(45)《日本侧影》,《外国问题研究论丛》第一辑,知识w66利来的版权出版社   2013年10月

(46)《砚藏王耀》,《收藏人物》2013年6月

(47)《日本浮世绘:从周氏兄弟到李庚》,《收藏人物》2013年8月

(48)《原爆文学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责任》,《中外人文精神》第四辑2012年9月

(49)《2011年北京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调研报告》《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4月 (第一作者)

(50)《2010年北京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调研报告》,《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作者)

(51)《华北沦陷时期张深切的民族认同》,载《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史料与研究》,南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

(52)《沦陷时期章克标的文学活动与民族认同》,“东方比较文学研究会2004年度会议论文”,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

 

◆论文转载情况

(1)《抗战时期沦陷区“色情文学”新探》,《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数据》 “中国现当代文学”2002年第7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三期转载

(2)《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略》,《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现代”2006年第5期转载

(3)论文:《冲绳战: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从冲绳教科书事件及相关诉讼案件谈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转载

(4)论文:《不再要广岛!》,《天涯》2011年第5期,被收入《2011中国年度随笔》漓江出版社2012

(5)论文:《沦陷时期张深切与周作人交往二三事》《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张深切》,台湾:国立台湾文学馆2015

◆在重要报纸上发表的评论、随笔等(均为独立完成)

《被人诟骂,那是我咎由自取——从文载道的忏悔谈起》,《上海杂志》2009年12月21日

《听大江讲述日本人的冲绳情结》,《环球时报》2010年4月16日

《冲绳:不是弃子就是棋子》,《环球时报》2010年5月10日

《鸠山辞职背后:日本政党政治的症结何在?》,《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6月7日

《大江健三郎的冲绳之痛》,《光明日报》2010年12月25日

《冲绳:也热辣,也哀愁》,《光明日报》2011年5月17日

《核时代的罹难经验与文学责任》,《文汇报》2011年9月12日

《日本儿童文学:读书立国之始》,《光明日报》2012年5月28日

《纪念碑上的日本:守护记忆,还是暗杀记忆?》,《光明日报》2013年8月5日

《也说“南玲北梅”》,《东方早报》2014年6月8日

《为何无人关注<冲绳札记>胜诉》,《环球时报》2011年4月25日

《“南玲北梅”之我见——兼回应谢其章之观点》,《中华读书报》2014年6月18日

《战争下的李香兰》,《光明日报》2014年9月29日

《不换泡澡水的日本人》,《光明日报》2014年12月3日

《太平轮上的柳龙光》,《中华读书报》2014年12月17日

《君特·格拉斯与大江健三郎》,《光明日报》2015年4月18日

《范士白:让日本人恨入骨髓的“日本间谍”》,《光明日报》2015年7月18日

《两种暧昧,都撼动世界》,《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7日

《日本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型与启示》,《出版商务周报》2015年7月19日

《〈京都流年〉很京都,很日本》,《光明日报》2016年3月26日

《曾经的挣扎》,《光明日报》2017年1月18日

《冲绳战场的“收尸人”》,《中华读书报》2017年9月27日

《从九州男儿到佛系男生——让人唏嘘的日本男性形象转变》,《光明日报》2018年1月24日

◆译作

《日本属于冲绳》(原作:大江健三郎),载(台)ink 《印刻文学生活志》第6卷第1期    2009.10

《竹内好的<鲁迅>和<鲁迅入门>》(原作:尾崎文昭),载汪晖、王中忱主编:《区域:亚洲研究论

        丛》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书如其人:日本名人与书法之间的故事》,《收藏人物》2013年12月

 

◆参加的主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9年以来)

(1)2009年10月31日 “文化研究视阈中的日本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日中两国学者)提交会议论文:《从战地记者到“文化使节”——试论林房雄在日占区的角色转换及其中国观》

(2)2009年11月24日北京“区域文学及文学史”方法研讨会(北京社科院举办,大陆、台湾、日本学者参加),提交会议论文:《大江健三郎与冲绳关系研究》

(3)2010年9月25日“战鼓声中的歌者——龙瑛宗与其同时代东亚作家论文集”台湾清华大学举办,台、中国大陆、日韩三国会议,提交会议论文《“文学的全黑时代”的光与影——试论沦陷时期袁犀的言论及创作意义》

(4)2011年8月8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10 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举办),提交会议论文:《核时代的罹难经验与文学责任 ——以村上春树和大江健三郎为中心》

(5)2012年9月10日“东亚文学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开大学举办),提交会议论文:《试论梅娘日本认知的形成及对其文学活动的影响》

(6)2012年9月16日亚洲的未来与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举办,北京),提交会议论文:《冲绳战: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

(7)2013年12月21日“文化•记忆•历史”青年学者研讨会(暨南大学举办),提交会议论文:《北京沦陷后期的文场政治与文人的身份建构——以柳龙光、周作人的“交往”为中心》

(8)2014年7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中国社科院、大连民族学院),提交会议论文:《柳龙光:置身殖民体制内的家国书写与东亚文化圈想象》

(9)2015年9月11日“多元‘五四’传统: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举办,提交会议论文:《五四脉络中的“满洲国”叙事》

(10)2015年12月28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亚殖民主义与文学”(华东师大中文系举办,中日韩学者参加),提交会议论文:《五四脉络中的“满洲国”叙事》

(11)2016年7月16日国际学术工作坊“殖民·创伤·记忆——东亚殖民主义反思”,提交会议论文《殖民的展示——日本占领区的博览会与帝国规训》

(12)2016年7月30日“文学·思想·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日本学术振兴会举办),提交论文《反核文学的轨迹——大江健三郎论》

(13)2016年8月2日“日中近代比较文学研究的空间与可能性”(爱知大学举办),提交会议论文《文学与博览会的对话——以日占区的博览会为中心》

(14)2016年11月25-26日“东亚殖民场台湾/满洲/朝鲜的殖民主义与文化交涉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清华大学),提交会议论文《日本博览会的“眼目之教”与帝国视线——兼论作为战后东亚现代化源点的“满洲摩登”》。

(15)2017年9月17-18日“东亚的殖民主义与文学”(日本首都大学东京),提交会议论文《伪满洲国的领土建立、空间描写与博物馆建设——论藤山一雄的文学与满洲地政学》

(16)2017年9月29-30日北二外与中国鲁迅研究会“对话鲁迅:新视野和新方法”研讨会,提交会议论文《胡兰成与周氏兄弟》。

(17)2018年2月22日-23日,东亚殖民主义与文学(韩国圆光大学),提交会议论文《太平洋战争、博览会与文化记忆——以1942年北京大东亚博览会为中心》。

(18)2018年7月7日-8日,第一届周作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早稻田大学),提交会议论文《周作人的印章考辨与印谱整理——兼论周氏印章中的修养、学问、修辞、应酬和政治问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