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利来w66-w66利来 > 本院刊物 >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党史学习专题】

论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再认识…………………………………………………卢国琪(4)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认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再认识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党)执政基础问题、共产党(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共产党执政目标(奋斗目标)问题的再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再认识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再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遵循“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再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的深化就是深化对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要充分认识社会基本矛盾不会变化而社会主要矛盾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

[关键词]三大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前后的著作对比及启示……………………………张文彬(11)

[摘要]《毛泽东选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述方式修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如何解读这一调整的现实影响?对比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前后的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没有因表述方式的调整而中断,而是实现了从先验直觉到全面结合、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建构的突破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代表的党史核心概念的过程化研究,对明确概念的准确意涵、弥合因特定历史事件而出现的叙事方式变化、形成整体性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续;突破;历史虚无主义

 

劳动能否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之考察………………………………………………王兴辉(21)

[摘要]马克思说劳动能够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但在迄今人类历史发展中,劳动不仅没有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反而出现异化劳动和物象化劳动。异化劳动和物象化劳动是一种非正义性劳动,其根源在于资本与劳动的分离。非正义性劳动的消除需要一种条件,这种条件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的变更。代替非正义性劳动的将是人的自由劳动。从非正义性劳动到自由劳动也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改变,即劳动从一种强制性活动变为人的第一需要,出于第一需要的劳动是一种辩证的享受,在去除社会强制性方面,劳动是自愿的、享受的;而从劳动的实践属性上看,劳动仍是一种紧张活动。也只有在去除了强制性的紧张活动中,人之为人的本质才能得到确证和提升。

[关键词]异化劳动;物象化;自由劳动;分工;享受

 

【文学历史研究】

南望眼:明人出使越南专集…………………………………………………………冯小禄(31)

[摘要]作为一路向南进行跨国文学旅行的专门载体——明人出使越南专集,当初至少有21种,是明代文学由境内向境外延伸的重要类型,具有突出的旅行书写特征。它是中原人观看岭南的窗口,可藉之研究岭南从“瘴乡”到“桃源”的“异地”镜像演进。固执的内地化称名、宣德割弃的遗恨和南明安南形象的颠覆,典型地体现了明人既想占据又怕烫手,既亲近又痛恶的安南情结。而切入明朝与安南的文学交往,它本质又是并不平等的宗藩交流,是对有差序的宗藩关系的训诫与角色确认,充满了礼仪、政治的默契与交锋。

[关键词]使越专集;南望眼;岭南镜像;安南情结;宗藩交流

 

从颜回饮、渊明酒与扬雄茶管窥“宋调的生成” …………………………………谢文君(41)

[摘要]颜回、陶潜与扬雄是贫者、隐者与学者形象的代表,相较于唐人对三者及其所饮水、酒、茶的描写,宋人以“杯中无酒”关注并纾解着陶潜、扬雄的寒素特质,又用“以茶代酒”提取与塑造了杨雄的学人身份。其中,黄庭坚首次以“有茶”调和扬雄“无酒”的困顿,促成了诗歌史上贫者、隐者、学人之复合形象的生成。同时,黄庭坚茶诗注重在茶事活动等过程性体验中灌注日常闲趣与人格精神,既有以禅入诗、用典生新的意蕴,又多庄谐并出、以俗为雅的笔法,彰显出追求知识、纾解窘境的特质,乃宋调形成之关键。

[关键词]宋调;茶诗;酒诗;扬雄;黄庭坚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袁  (51)

[摘要]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关键词]清华简;《命训》;《心是谓中》;《治邦之道》;命论

 

清代《尚书》学“伏郑之争”考察…………………………………………………侯金满(60)

[摘要]在清代“汉学”兴起过程中,汉代的伏生与郑玄两家《尚书》经说重新受到重视,先后形成了以“宗郑”为代表的古文经学一派和以“师伏”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一派,两派之间发生了多次交锋,可称之为清代《尚书》学中的“伏郑之争”。“伏郑之争”涵盖了《尚书》学的文献层面、经说层面及相关经说史料的性质归属层面等,其产生原因与清代经学重视师法家法的整体风气及今古文经学背景下学术风尚、学术背景改变密切相关。清代《尚书》学“伏郑之争”不是两汉“今古文之争”的历史重现,而是清代学者在新的知识背景及历史语境下对两汉《尚书》学的阐释与重塑,其背后牵涉到的学术背景、政治环境与现实诉求都与汉代迥然不同。

[关键词]今古文之争;伏生;郑玄;《尚书》学;清代汉学

 

汉末刘焉父子时期巴蜀主要政治关系新探…………………………………………单敏捷(71)

[摘要]刘焉、刘璋父子时期巴蜀地区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除巴蜀大族、外来士人、东州士外,还应充分考量四川盆地东西两侧山区的军事力量,及在长安朝廷任职的蜀郡赵氏。巴蜀大族反抗刘焉,不仅因为刘焉杀当地豪强,也因其行为妨碍了蜀郡赵氏与巴蜀大族的结合。刘焉借助董扶、赵韪控制了盆地东西两侧的军事力量,是他能够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原因。刘焉时期外来士人入蜀的还不多,东州士入蜀更是在刘焉与巴蜀大族的战争之后,故并非支撑刘焉统治的主要力量。刘璋借助东州流民击败赵韪后,采取了对外来士人和巴蜀大族并重的策略,而巴蜀大族政治地位略高。在与刘备的战争中,巴蜀大族普遍追随刘璋直至成都投降,外来士人则大量地较早投向刘备。

[关键词]刘焉;刘璋;蜀地大族;巴蜀差异

 

【经济社会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企业货币需求分析…………………………………段伟杰  陈文晖(82)

[摘要]企业货币需求是宏观货币需求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鉴于企业微观个体存在的显著异质性,企业货币需求预测难度较大。为此,基于宏观货币需求理论,并将其与微观现金持有理论相结合,再利用2010-20192160家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对中国企业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际验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企业货币需求规模弹性系数大约在0.63-0.70之间,呈现显著的规模经济;第二,中国企业货币需求与货币机会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与工人工资之间显著正相关;第三,中国企业的治理水平、财务特征等微观特征变量会对企业货币需求产生显著影响;第四,中国企业货币需求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股权性质差异。

[关键词]企业货币需求;治理水平;财务特征

 

村企合作的生成逻辑、政策需求与理想类型………………………………………唐惠敏(94)

[摘要]村企合作契合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需求,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促使村企合作维续的根本在于制定以产权实践为核心的村企合作利益分配政策、以治理有效为指向的现代企业管理政策、以风险规避为导向的“三农”利益保障政策。村企合作有效实现的理想路径是构建以规则共同体为支撑、以市场共同体为导向、以价值共同体为目标的利益共同体模式,通过塑造利益认同心理、筑稳利益协调机制和赋能利益组织建设,把村企合作多元主体有机融合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构中,并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保障土地、粮食和生态安全。

[关键词]资本下乡;村企合作;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理想类型

 

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曾丽敏  刘春湘(106)

[摘要]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常常受到非正式制度的深刻影响。立足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视角,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非正式制度嵌入性问题。结果显示:第一,“社会认同”“意识形态”对社会组织参与机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文化传统”对社会组织参与机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二,“社会认同”“意识形态”对社会组织参与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习惯习俗”对社会组织参与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三,网络—认同机制是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机制。要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就必须以非正式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升社会认同度,增强社会信任,重塑公共精神。

[关键词]社会组织;城市社区治理;参与机会;参与能力;非正式制度嵌入性

 

长间隔生育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与功能异化的逻辑…………………………………谷玉良(117)

[摘要]长间隔生育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化和家庭功能的异化,具体表现为:生育家庭内部头胎子女与父母之间代际关系和头胎子女与小二胎之间关系的紧张;以及大龄父母小二胎抚育压力、小二胎教育断层和代际支持不足等。为使长间隔生育家庭维持正常的家庭功能和良好的家庭关系,避免长间隔生育的风险转化为“社会问题”,基层卫生健康部门应对长间隔生育家庭给予高度关注,从育前引导、育中服务和育后政策支持等角度妥善解决长间隔生育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长间隔生育;小二胎;家庭关系;家庭功能

 

网站地图